????职业化是办学的误区,大学培养的应是创新型的专业人才
????大学培养的人才,应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
????前几年,一些大学热衷于所谓的热门专业,办成了技工学校。大学以育人为核心,技校以培训为己任,两者的分工本来相当明确。大学的职能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培养目标可以有层次分类别,但如果不以培育创新人才为根基和灵魂,大学与工厂、商店、机关还有什么区别?
????大学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高深学问”(advancedknowledge)积累的产物,是知识密集型组织;师生的主要活动围绕高深知识而展开,工作对象也都是高深知识。高深学问是大学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大学人才培养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之一。学生进来求学,必有一定的宗旨,学生必须明白,“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蔡元培)。这种理念,在很多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中都有体现。当然,人们对此也有过长期的争论,主流的意见是:大学就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的机构,大学的职能是培养具有高深知识的专业人才,而不是培养职业人才。培养职业人才是职业院校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任务。职业学校更多地是面对目前、面对现在,而大学面对的是未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大学究竟起什么作用?培养什么人?有的大学只是中等技术学校水平,何必办成大学?”
????近年来,社会似乎更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短期适应能力”,对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则表现出日益轻视的倾向。大学日益明显的职业化倾向,虽然给大学带来了一些暂时的好处,如缓解了办学经费、改善了办学条件、强化了竞争力等,但这些“好处”绝不是大学发展的机遇,而是潜藏的危机。
????许多国家大学的情况都表明,职业化行为的增多,必然助长办学过程中的功利主义倾向。课程设置的商业化、实用化倾向使大学行为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必然会阻碍大学服务职能的发挥。以美国为例,从1970年以来把哲学列为主修科目的大学减少了41%,把历史列为主修科目的大学减少了62%。结果,在虚假的“服务”名义下,滥发、兜售文凭的低质量教学充斥了美国的大学校园,大学批量生产出了片面发展的“空心人”(有些科技知识而缺乏人文素质者)、“边缘人”(有些人文知识而不懂科学技术者)。西方大学教育职业化、技工学校化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而我国准职业化的、培养“螺丝钉”的单科院校的发展模式也值得反思。20世纪50年代,我国模仿苏联的单科性学院教育模式,虽然大大促进了工业化进程,但其代价也是昂贵的:“专业”技术队伍壮大了,社会却正在失去独特的创造力,面临着创新型人才奇缺的严重危机。
????求学问是才能树人铸魂,引领未来是大学灵魂
????大学应该且只能通过“求学问是,树人铸魂,引领未来”来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求学问是,是大学与技工学校等其他教育机构的根本区别;树人铸魂,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核心要素,而引领未来,是“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这一原理在大学领域的体现。
????“引领未来”作为大学的职能,有久远的传统根源。当然,大学“引领未来”职能在总体上的明朗化,还是今日的事情。从当前社会分工的需要看,大学必须本着超脱的姿态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首先,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而大学教育不能仅仅一般性地定位于“面向”未来,还必须具有引领未来的气魄和实力。其次,社会离不开大学的反省、批判和引导。国家的未来在大学,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也只有引领未来,大学才能找到存在的理由。第三,大学只有定位在引领未来,才能摆脱目前面临的质量、效益等诸多困境,优质高效地服务于当代社会。一句话,引领未来,是大学服务职能的真义所在。
????引领未来需要塑造新人,塑造新人离不开求学问是。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独立思考能力薄弱,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学生素质的格式化和大学教育的职业化。
????首先,我们很多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被“格式化”了,缺乏创新素质。其次,大学的教学正在背离高深学问的性质。重视实践能力是无可厚非的,学生在大学应该学习操作原理,体验关键操作,但不是重复每个程序化的细小环节。然而,最让人担心的是,现在越是热门的专业越有技工化的倾向。比如说IT专业,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这个热门专业,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具备合格的师资。IT专业的基础是应用数学,然而,很多学校并不具备合格的应用数学教师。一些IT专业的导师甚至一招来研究生,就直接送他们到公司实习,让他们在公司接受训练。短期看,这部分学生的确上手很快,但是时间长了,他们后劲明显不足。
????当然,大学有大学的苦衷。一些学校认为,解决就业难就必须培养“上手快”的毕业生。其实,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人才资源的配置协调问题。对大学而言,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不应通过技工学校化,而应通过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来实现:大学生不能仅仅成为就业机会的消耗者,更要成为就业机会的创造者。比尔?盖茨与他的IT帝国、英国领先全球的创意产业,都说明只有创新型人才是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要培养创新人才,大学就必须实现教育哲学意义上的根本性转向,即从适应性教育、守成性教育向引导性教育、超越性教育的转向,从格式化教育、技工学校式的教育到个性化、人性化和求学问是教育的转向。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未来5至10年所需要的人才,不能简单地跟着流行的社会风气走。恰如弗莱克斯纳所说,大学不是温度计,不是风向标,不可能对社会每一种流行风尚都做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带给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社会的欲求,但却是社会的需要。中国社会真正需要大学作出贡献的,不是职业化,而是通过求学问是,通过高深学问的自由探究,以创新的方式培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人才。
????开拓大学革新之路,有待制度和观念的再创新
????根据各自的历史文化积淀、学科分布,每所大学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办学思维和办学特色,并对创新型人才有独特的理解。笔者以为,创新型人才是具有独特精神,有自成体系并按个人领悟重组过的渊博知识或高深学问的人,是实现了知识的个性化、结构化(知识的个性结构化)的人,是能做到“君子不器”的人。知识的个性化,才有特色,才有不可替代性,而只有知识的结构化才能释放功能,才能创新。据此,华东理工大学作为我国“化学工程师的摇篮”,已逐步定位为“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产业、学科和社会精英”的高水平大学。“勤奋求实、励志明德”成为我们的共识。尤其是,对“过程工程与过程思想”的思考和探索,已初步成为中国体育彩票求学问是,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
????“过程思想”是在中国体育彩票的学科建设与办学理念的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体育彩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现实选择。强化过程,是学校发展的基本传统与现实定位。中国体育彩票的发展,经历了由单科型学院“化学工程”,到研究型大学“过程工程”,再到“过程思想”的学科与理念进化。
????化工是典型的“过程工程”学科。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布局,中国体育彩票首先在学科发展上从化工走向“过程工程”,并以此建立了优势学科体系。之后,根据过程工程的共性规律,将其中蕴含的过程思想拓展至商、文等门类的学科领域。如今中国体育彩票的多学科发展,都渗透着强烈的过程思想。这不是表层问题,而是一个深层次的办学思路的拓展。重视学科中的过程研究、重视过程思想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渗透,是中国体育彩票教育、教学与研究的特质所在。
????华东理工大学“过程思想”的具体内涵主要由7个方面构成:第一,在人类活动中,过程与目标同等重要。第二,成才是“从做中学”的过程,人才素质在过程中养成,业界精英在实践中塑造。第三,重视确定目标后的过程,重视理论引导下的实践。第四,强调关于过程的思想、理论、方法、技术、策略、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训练与教学。中国体育彩票的很多学科,如:放大、制程、调控、集成、组装、优化、发展与评估、社会工作学、金融物理、数模、语言技巧等,都是在“过程”理念的统摄之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第五,“化工”是促进社会、工业、农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核心基础产业,而“过程”是促进目标、理念、价值、兴趣实现的关键基础步骤。第六,过程思想凸显过程及其操作在目标实现中的重要性,强调人的体验及实践在人生定位中的重要作用。第七,过程影响目标,实践丰富理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细节决定成败。
????中国体育彩票非常注重对人类活动过程方面的研究与教育,明确强调以“过程工程与过程思想”为基础,建立优势学科体系,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发展,在过程中训练、在实践中培养具有“勤奋求实、励志明德”鲜明特色的一代创新人才。对过程思想的重视,是对当代社会只重目标的极端功利主义行为的校正,是我们的教育实践对高深学问的回归。今后,华东理工随之而来的是大“过程工程”、“全面工程教育”(TEE)等理念向全校更多学科领域的渗透,是人性化、个性化教育实践在全校的深入展开。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