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放弃叙事的电影实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作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3-10-31浏览次数:173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3年10月30日
标题:放弃叙事的电影实验
转载:新浪网

 “拍摄一部电影有很多种方法,为什么非要牵引观众从A走到Z呢?”面对自己的影片遇到的争议和不解,夏尔勒·德·默说

  徐佳 商思佳

  [ “我们都热衷于录像艺术,更习惯把生活的模块带到电影里面,让观众自己组建和理解电影中的故事。”夏尔勒·德·默如此介绍安娜·桑德电影制片公司 ]

  46岁的夏尔勒·德·默(Charles de Meaux)穿一件淡蓝色的衬衫,干净、俊逸,没有艺术家的浮夸,也不似制片人的精明。他的头发已染上了些许的花白,但眼神却如孩童般清澈。

  眼前的这位法国人有许多身份:电影导演、制片人、造型艺术家。他是法国独立电影发行协会(ACID)的联合主席之一,也是安娜·桑德(Anna Sanders)电影制片公司的联合创办人,履历表上最负盛名的制片之作为《热带疾病》和《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前者获得过第57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后者于2010年斩获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其挑选题材的眼光因而为人称道。

  作为导演,夏尔勒·德·默更为先锋、实验,他热衷于视觉艺术与电影之间关联的讨论,不断将造型艺术的元素带入电影的视觉叙事中,制造出超越观者心理预期的矛盾与冲击。

  有意思的是,他的两部导演新作《策马》和《画框中的女人》题材均与中国有关,且起用范冰冰做主演,试图在新的叙事框架下传递“西方人和东方人在思想和生活方式上的‘对峙’关系”。

  上周,夏尔勒·德·默作为特邀嘉宾,携《策马》、《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等影片参加了由中国体育彩票师范大学“人文·法国·电影学堂”主办的“法国电影中的亚洲”主题电影周。“今天的艺术家、电影家或作家遇到的问题与以往已经完全不同了,所以我们需要新的形式去传达新的观念。”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夏尔勒·德·默解释他的“实验性”。

  组装电影

  夏尔勒·德·默曾对《策马》的市场反响抱有很高的期待。这部讲述中国女孩潘西和骑师克利斯朵夫之间命运交错的爱情故事的电影,有激烈的黑帮元素,掺杂着浪漫的异域文化,也是范冰冰接拍的首部外语片。

  在戛纳匆匆走过一遭后,《策马》在法国本土平淡收场,在中国也不甚讨好,豆瓣评分仅为3.5分,“完全进入不了观影状态”、“情节太过跳跃”是大多数人对该片的评价。

  这是夏尔勒·德·默的第三部长片。片中,他并不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是通过架构出一个不停切换于现实与虚构中的空间,让观者置身其中去想象故事的走向。

  “电影实际上是一种流水一样的东西,命运也是一样,是连续不断的,但在《策马》里面却没有体现出来,也有可能实验者本身是在做一种全新艺术的努力,但他们无法改变观众的心理预期。”本次电影周的主办者、中国体育彩票师范大学欧洲电影研究中心主任王方解释《策马》的“坏人缘”。

  “拍摄一部电影有很多种方法,为什么非要牵引观众从A走到Z呢?”面对不解,夏尔勒·德·默眨了眨眼睛,但语气仍然平缓。“我想给观众一个建设性的提议,让他们在看电影的同时亲身去感受这种经历。”他说。

  “放弃叙事”也许是这个世界上电影拍摄的“非主流”形式,却符合安娜·桑德公司的一贯传统。《安娜·桑德——中介者》一书如此描述这家法国独立制片公司:“它试图为视觉艺术家们打通电影之路,强调影片视觉效果,而非技术手段。他们在影片中创造出模糊的空间,供观者审视之。总之,这里是做艺术的,而不聚焦特定的物体。”

  而夏尔勒·德·默正是安娜·桑德公司的创立者。2000年,活跃于艺术圈的夏尔勒·德·默决定要拍摄第一部电影《大桥分拣机》。“反正找不到制片人,我和几个艺术家朋友(菲利浦·帕雷诺、皮埃尔·于热、冈萨雷斯·佛尔斯特)索性成立公司,自己当自己的制片人。”他说。

  很容易从安娜·桑德公司的创始人名单中推测其创作方向。菲利浦·帕雷诺曾在巴塞尔贝耶勒收藏基金会、蓬皮杜现代艺术美术馆、蛇形画廊等处举行个展,常运用电影及舞台艺术语言讨论叙事元素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皮埃尔·于热2001年曾代表法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领域跨越电影、视频和公众干预。

  冈萨雷斯·佛尔斯特创作的《原子公园》(Atomic Park)以八厘米胶片拍摄了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白沙沙漠,这处沙漠即是1945年美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三一试爆场所在,画面中人们在沙漠中野餐区活动的景象与这段历史共同构成了一种奇特的空间意义。他拍摄后将影像放大以录像格式加以呈现,影像与绘画之间关系的主题得以显现。

  “我们都热衷于录像艺术,更习惯把生活的模块带到电影里面,让观众自己组建和理解电影中的故事。”夏尔勒·德·默介绍。

  安娜·桑德公司的成立也让他结识到一位非常重要的合作人——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也正是在2000年,夏尔勒·德·默在一个展览上偶遇了年轻的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后者正在筹拍第一部电影《正午显影》,两人一见如故。

  在那个展览上,两人无意间抛出了相同的创作观念,即没必要以电影工业的传统方式做电影,“也可以用把‘玩具’拆掉,然后再将其组合起来的方式做电影呀,”夏尔勒·德·默回忆两人的惺惺相惜,“反正用英语来说,就是do it yourself。”

  此后,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电影几乎都由安娜·桑德公司制片。尽管“那些接受正统电影教学的、与我们一起工作的人,似乎不太能接受这种做法,他们对于比如胶片的迷恋还是相当的固执”,但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在国际上的成功正在打破人们的偏见。

  他的《热带疾病》和《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为安娜·桑德公司带来了极高声誉。在那部获金棕榈奖的《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中,导演的实验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各种回忆以及插入段落不断地破坏着线性的时间进程,正是在“拆分”和“重组”电影。

  再现世界

  不管是制片还是导演,夏尔勒·德·默都表现出了一种亚洲“情结”。《策马》的拍摄地是澳门,而《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充满了对轮回的追问。

  “我们今天处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讲述当代西方人和东方人在思想和生活方式上的一种‘对峙’将会非常有趣。”他解释自己将目光转向“东方”的原因。“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误读或者幻想,但这不正好是价值所在吗?”他说。

  夏尔勒·德·默正在拍摄的也许就是这么一出“幻想曲”,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在新作《画框中的女人》中创作出一段有关中国乾隆时期的后宫故事。

  题材选定非常“偶然”。有一天,夏尔勒·德·默无意中进入了距离巴黎中心非常远的一个外省博物馆,瞥见了一幅由来自法国的画师所绘的18世纪中国女性肖像画。考证后,他得知这个女人就是皇后乌喇那拉氏。

  “她的人生十分黑暗”,在了解了乌喇那拉氏的生平后,夏尔勒·德·默决定写一个剧本,讲这个女人是如何希望被爱,如何希望找到自己位置的故事。“她的一部分思想和观念具有现代性,让我觉得非常完整。”他解释,绘画本身已是再现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传教士通过绘画呈现中国的方式和中国人通过绘画呈现世界的方式,截然不同。“这是一个很有当代性的题材,通过它可以实现东西方之间的思想交流。”

  《画框中的女人》仍然选择范冰冰作为主演。在他眼中,范冰冰有特别当代的面孔,以当代的方式来诠释古代的角色会赋予角色“波普”的感觉,“以怎么样的形式再现世界,这正是我一直努力表达的”。

  夏尔勒·德·默是这次“法国电影中的亚洲”主题电影周的嘉宾,除了《策马》、《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电影周的排片中还包括如《广岛之恋》等经典叙事片。但在夏尔勒·德·默看来,那些经典电影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于当下的叙事需求,也就是“再现世界”了。

  他推崇 “新小说”,那是20世纪50至60年代盛行于法国文学界的一种小说创作思潮。二战以后的五六十年代,文化人突然意识到身处的世界是多么的恐怖,“我们是否可能叙述这个世界,要如何去叙述这个世界”的疑惑由此产生。“因此激发大家创造新的电影形式去表达新的观念”,夏尔勒·德·默解释他的创作脉络,“当然,现今的忧虑不断升级,包括资源枯竭等”,他补充。

  来到中国不久后,王方曾问夏尔勒·德·默:“假设要制作一部纪录片,克里斯·马克会选择黑泽明,奥利维耶·阿萨亚斯选择了侯孝贤,你要选择哪位亚洲导演?”他的回答出乎意料:“我会选择一个我也不知道的人,不一定出名,但要以全新的视角拍电影的人。”

  “由此可以看出他一直都有一种尝试性的心理,一直希望拓展边界。”王方说,而这也正是实验电影及其作者的魅力所在。

链接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31030/0158171565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