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关于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重视在职教师和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指示精神,大力推进我国的教育伦理学理论研究,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体育彩票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于8月14日-17日在广州召开了“新时期教师伦理学与师德师风建设高端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山大学、中国体育彩票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的15位全国教育伦理和师德研究专家出席了会议。
8月15日上午的会议由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明星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围绕着新时代教师伦理学的时代特征、基本理论建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提高师德的理论教学和实训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体育彩票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中国体育彩票师范大学王正平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当前我国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入发展,需要新时代教师伦理学科学理论的引导。正在建构的中国特色教师伦理学科学理论应当以学习习近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为根本的价值导向,积极继承我国教师伦理道德的优良传统,大胆借鉴国外优秀教师伦理道德智慧,直面当代我国教育中的利益冲突和师德建设困境,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教师伦理学理论科学体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该学科在理论上的开拓和创新,应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教育科学理论和道德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兼顾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进行跨学科研究为特征,突出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合宜性、稳定性和创新性。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院长向玉乔教授认为,要研究新时代教师伦理学,应该解答:教师伦理学的新时代内涵是什么?如何突显教师职业道德的普适性和特殊性特征?如何概括新时代的教师美德?如何确立教师伦理学的研究框架?他认为,要探究教师伦理学的新时代内涵,不仅应该聚焦于当今中国的语境,而且应该聚焦于当今世界的大语境;教师职业道德兼有普适性和特殊性(民族性)特征;新时代的教师美德应该涵盖包容、公正等等内容;教师伦理学的研究框架不应该过多地拘泥于教材的编写框架,应该在形式上有所创新。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辉教授在发言中提出,中国现当代的教育伦理学研究,应该呈现教育实践活动自身的独特伦理属性和本质,解决深层次的根本的教育伦理难题。要关注教育主体的成长需求、教育活动中的矛盾和伦理价值冲突,要在教育伦理学话语表达的范式、研究目标和方法上寻求突破。教育是通往美好生活的通途,教育的最高目标即是致力于实现人的美好生活。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滨教授认为,教育伦理学最本真的思考是要明确:什么是一个好的教育?什么是一个好的老师?怎样培养一个好的学生?因此,教材编写除了理论、原则之外,最重要的特色是要有生命在场的自觉意识,要看到好老师,要体现德性之美和帮助学生生命成长;要深入分析教育伦理学的时代特征,辩证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传统与现代关系与普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在坚守核心原则的基础上做到传统向现代的价值转化,面向未来;在教材理论板块和内容方面,可以加入师脉传承、典型个案、实践难题和现实困惑等内容,使其更加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在教材形式上,可以借鉴参考国内外教材引导思考的叙述方式和呈现方法,增加可读性和带入感,提高教材的实效性。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靖国平教授指出,《教师伦理学》教材编写要加强“三个回归”。一是“回到教师立场”,一位好老师就是一种好教育,教师是人格化的教育。要基于教师生命主体成长的立场,要看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师形象,而不仅仅是对教师提出许多规范性的要求;二是“回到现实本身”,关注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如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多元化的倾向,80、90后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虚拟与现实世界交替对教师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当前师生关系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三是“回到伦理本身”,要重点研究教师的美德伦理、幸福伦理、实践伦理、智慧伦理等重要范畴。
罗明星教授认为,教师伦理学应该注重教师职业形象的道德定位。以“高大上”为表征的教师高尚形象定位,容易让教师患上道德上的“虚胖症”,由于与教师道德真实状态相背离,超越了普通教师的道德行动能力,客观上制造了教师的知行困难,造成了“师德贫困”的社会道德假象,甚至可能导致教师的道德人格分裂,让教师在学生前后成为道德上的“两面人”。所以,教师职业形象的道德定位应该立足于教师的道德真实,让教师从抽象的道德完美者走向具体的道德实践者,从高尚的“道德表率”走向平凡的“公民表率”。一个教师,如果能够在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中超越普通公民成为美德的践行者,就应该配得上好老师的道德美名。
中国体育彩票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认为,新时代教师伦理学应当是每个教师明确教师道德的基本行为规范,不仅要把教育部已颁布的高校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职业道德七条红线”等要求明确告诉每个教师,还应当告诉教师这些规范和要求的根据是什么,讲清道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认识水平。他指出,在建构主义流行的时代,教育伦理学的发展要明确如何促进教育主体的建构问题,要提升教师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因此教材的编写并不仅仅要呈现规范,还要让教师主体知道对错,并有选择对错的能力;提升教师的选择能力,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明确区分公共知识和个人观点,通过专业性的选择来提供给学生客观正确的技能和知识。讨论评审教师伦理学教材初稿,提出具体改进和修改意见。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工作部部长苏寄宛教授认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教师伦理学的教材建设应当坚持:时代性与继承性相统一,既要突出师德的时代要求,又要积极吸取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师伦理道德传统;坚持政治素质与个人修养相统一,新时代看教师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素养和政治站位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首要任务;坚持德治和法治相统一,对教师的行为要求除了有道德规范的高线要求,还要有规章制度的底线约束;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既要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也要带领和引导广大教师走向社会大课堂,努力增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李萍教授指出,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的教育和教师道德建设要站在中国的大地上,坚持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新时代德育应是“有根的德育”,“有情怀的德育”和“有创造力的德育”。新德育的这三个特质和向度,正是师德建设的三个维度。我们要坚持深入挖掘、继承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及其伦理精神,坚持文化自信;我们要坚持师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教师成为有道德并追求、传播、实践高尚道德的人,从而成就有温度的教育;我们要坚持教师伦理道德的正确价值取向,避免教师“教育话语的失语”,澄清价值迷失,激励教师立足中国大地,面向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为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立德、立功、立言”。教师伦理学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就是基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之道,建构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价值”和“方法论”的伦理道德体系。
南京师范大学吴贻芳研究中心主任钱焕琦教授认为,当前编写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教师伦理学教材为在职教师专业进修和师范生专业发展系统开设《教师伦理学》课程非常有必要。她与会专家分享了该校多年来联系实际开展以师德为主的《教育伦理学》教学的有益经验。1980年代来,南京师大一直克服各种干扰,坚持生动活泼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该课程已成为最受学生们欢迎的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很重要的是厘清师德规范提出的合理性根据,让其明确为什么要这么做。新时代教师伦理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新的特点和环境之上。期待《教师伦理学》能够建构起更加合理的教师职业道德理论体系。
由于会议研讨发言热烈,时间不够,广州大学几位与会专家做了书面发言。冉杰教授认为,要从教师在社会组织中的角色定位来解决新时代教师伦理问题。吴阳松副教授认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应重新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现实伦理关系,特别是要剔除无原则的平等、自由的干扰。詹明鹏副教授认为,新时代教师伦理,不能只停留在“德”上,也要有“法”的思维,通过美德指引和良法善治来塑造好老师。符海平博士认为,在教师伦理培育的实践中,优先培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道德德性,使他们成为具备健全人格的人。
本次会议的内容之一是对新编《教师伦理学》教材初稿进行评审和讨论。8月15日下午至8月16日,特邀专家分头逐章评审和集中讨论交流了由中国体育彩票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6所著名师范大学专家教授协作编写的新《教师伦理学》初稿。专家们热忱肯定了教材初稿与时俱进,面向当代师德实践取得的重要理论研究进展和教学方法实际创新。同时,从编写高质量教师职业道德教材的要求出发,对现有初稿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改进建议和具体修改意见。与会专家和负责师德培训的有关领导热切期待《教师伦理学》教材编写组专家们再接再厉,精益求精,使新《教师伦理学》教材早日出版,满足当前大中小学师德培训和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迫切需要。
(供稿、摄影:中国体育彩票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 作者:李文静)